顯示具有 痛經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痛經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

痛經的食療



上回講過一些有關痛經的基本理論,現在介紹大家一些食療方。

<寒凝胞中>
經前或行經期少腹冷痛,得熱痛減,經行量少,色暗有塊,惡寒肢冷,大便溏,苔白膩,脈沉。
姜棗紅糖水
材料︰干姜、大棗、紅糖各30克
作法︰將干姜切片,大棗去核,水滾後加入紅糖煎約20分鐘。干姜溫中散寒,大棗益氣和胃調營,紅糖性溫味甘,益氣健脾,緩中止痛,合用溫經散寒暖宮。

<氣滯血瘀>
經前或經期間小腹脹痛,拒按,經色紫黯有塊,血塊排出後痛減,多伴心煩易怒、胸悶不舒,舌暗紫或有瘀點,苔薄白,脈弦。
益母草雞蛋湯
材料:益母草30克、延胡15克、雞蛋2個。
作法︰益母草、延胡加水先煮15分鐘,雞蛋熟後去殼放入煲內,再煮1小時。益母草活血,現代藥理研究認為,益母草可通過鬆弛痙攣狀態下子宮、緩解炎症等多種途徑起到抗痛經的作用;延胡行氣活血、散瘀止痛。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氣、養血、活血、去淤、止痛的作用。

<氣血虛弱>
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,或小腹及陰部空墜感,喜按,月經量少色淡,面色不華,神疲乏力,納少,便溏,舌淡,脈細弱。
當歸生姜羊肉湯
材料︰羊肉500克,當歸30克,黃耆30克,生姜5片。
作法︰羊肉切塊,與當歸、黃耆、生姜共燉湯,加鹽調味。羊肉補虛袪寒,當歸補血調經,黃蓍補中益氣,合用益氣養血。

<肝腎虛損>
經期或經後小腹綿綿作痛,腰痠脹,月經量少色淡,舌淡,脈沉細。
胡桃枸杞粥
材料︰胡桃肉300克,栗子150克,大米適量,枸杞150克。
作法︰前三味入鍋先煎,枸杞後下,共煮成粥。胡桃肉補腎固精,粟子補腎健脾,枸杞補腎養血益精明目,合用益肝滋腎,調沖止痛。

以上食療只供大家參考,如有疑問,記得要先咨詢中醫師呀。

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
女人之苦︰經痛



早前香港大學一項調查訪問了240名大學本科女生,發現八成人表示常受經痛困擾,更有逾六成人認為持續痛楚會影響學習及日常生活,但只有6%曾經求診,七成人選擇自行處理。

痛經是指經期或行經前後,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,或痛引腰骶,甚者更會劇痛昏厥。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。原發性痛經是指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,而繼發性痛經則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盆腔炎、子宮肌瘤等疾病所致的痛經。而據臨床觀察發現不孕患者中約有半數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經,所以痛經比較嚴重的女性應要多加注意,最好及時求診。

即使只屬原發性痛經亦顯示身體氣血失衡,從中醫角度,若因氣滯血瘀、寒邪內客,使沖任、子宮氣血受礙而不暢,則「不通則痛」導致痛經。又或肝腎氣血不足,沖任、子宮失於濡養,「不榮則痛」形成痛經。在治療上,急則緩急止痛以治標,平時辨証求因以治本,或行氣、或散寒、或補益肝腎氣血等,亦可配合針灸和耳穴治療,一般需要調理三個月經周期。

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-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,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以免誘發或加重痛經。月經已來潮,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生蔥、生蒜、胡椒、烈性酒等。而平日則應飲食均衡,以免氣血虛損。

此外,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後,都應保持大便通暢,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。而緊張會降低人體對疼痛的忍受度,故還應保持心情舒暢,使氣機暢達。

遲些再給大家分享有關痛經的食療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