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中暑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中暑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

做足準備上街去


公投在昨天剛結束,雖然沒有法律意義,但總算是發過聲。明天不知又會有多少人為了發聲而走到街上?

不過夏日暑邪當令,天氣又熱又濕,明天會參與遊行的人士便要小心中暑了。衣著上可穿淺色、寛鬆、通爽的衣物,載上帽子或撐傘以阻擋陽光直射及幫助散熱;還要帶備足夠的礦物水,以不時補充足夠的水份和電解質;亦應避免喝含咖啡因和酒精飲品,以防脫水。

今天大家亦可以預先煲清暑湯,明天就可以帶去飲啦。
1.綠豆湯︰
材料︰綠豆30、冰糖適量
作法: 綠豆洗淨,以水浸過綠豆約兩公分,浸30分鐘後加熱水1000ml,以中火燜煮綠豆至熟爛,加入適量冰糖攪拌即可。綠豆味甘、性寒,能入心、胃兩經,具有清熱消暑、利尿消腫、潤喉止渴及明目降壓之功效,對於中暑、咽喉炎、瘡癤等有較好療效。但綠豆性寒,低血壓患者及正逢生理期的女性不宜食用。

2. 酸梅湯:
材料︰烏梅50克
將烏梅浸泡半小時,煎煮約15分鐘後過濾取汁,加入白糖適量和食鹽少許,待冷後代茶飲。本品有清暑開胃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

如發現自己或身邊友人出現呼吸急促、眩暈、嘔吐、高燒、無汗、皮膚發疳或有出血小紅點等症狀時,應立即帶患者到陰涼通風處休息,並用濕冷毛巾擦拭全身,幫助降溫。若患者清醒,應補充含鹽份飲料。

願各位明天都能和平健康地發表意見。 

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

刮痧



早前講到中暑略略提過刮痧法,究竟刮痧是甚麼呢?刮痧療法是一種流傳千年的民俗自療法,其雛形可追溯至石器時代,人們患病時本能地以手或石片撫摩、捶擊體表某一部位,有時疾病可獲得緩解,通過長期的發展和積累,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。但隨歷史發展,刮痧未有較為系統發展,於是流於民間。

刮痧是用邊緣光滑的湯匙、銅錢、硬幣、或牛角骨刮痧板等,在病人體表進行順序重複刮動的一種治療方法。刮痧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,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,這「痧」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物,「出痧」意味著「給邪出路」,使氣血平衡得以改善,從而起到醒神救厥、解毒袪邪、清熱解表、行氣止痛、健脾和胃的效用。現代科學証明,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,增加汗腺分泌,促進血液循環,對於高血壓、中暑、肌肉痠痛、風濕痹症等都十分有效。

在刮痧之前要在刮的部位塗上一層輔助介質 (如嬰兒油、凡士林、橄欖油等),增加皮膚潤滑作用,避免皮膚受傷。一般最常刮痧的部位包括背部、頸部、胸部和四肢,動手刮痧時可沿著頸部兩側刮,或由上往下,順著頸、肩、背刮下來,又或沿著肋間由內向外側斜刮。

刮時用力要均勻,不要過輕或過重,切勿用力過大。很多人以為刮痧力氣越大、越痛、出痧越多、顏色越深越有效,其實一個人出痧與否,跟個人體質有關。刮痧後有些人會見痧色鮮紅,說明身體有熱症;若痧色呈紫紅,說明瘀較重;若痧出現青黑色,說明不僅血瘀,還兼有寒。有些人刮不出痧,那是因為體質偏虛,氣血不夠充盛。

刮痧比較適合治療實性體質和患有實性疾病之人,而有出血傾向、局部皮膚潰爛損傷、患傳染性皮膚病、妊娠婦女、體弱者、過饑、過飽、或對本法恐懼者亦忌用此法。

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

夏至解暑



今天 (21/6/2013)是「夏至」,在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使北半球受光最多,所以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,夜晚最短的一天。有說「不過夏至不熱」,夏至後的氣溫會繼續升高,大約再過二三十天,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,所以大家要小心中暑呀。


中暑在中醫又稱「中暍」或「發痧」。起因是長時間在烈日或高溫下,感受到暑熱或暑濕的穢濁之氣,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,水電解質失衡,以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,出現頭昏、眼花、頭痛、乏力、四肢發麻、耳鳴、噁心、嘔吐、胸悶、心悸、高熱、口渴、大汗、神昏瞻語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狀,如不及時救治,會有生命危險。


如發現自己或身邊友人出現呼吸急促、眩暈、嘔吐、高燒、無汗、皮膚發疳或有出血小紅點等症狀時,應立即帶患者到陰涼通風處休息,並用濕冷毛巾擦拭全身,幫助降溫。若患者清醒,應補充含鹽份飲料。



另外,可以使用刮痧法。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潔的後頸部兩側、脊柱兩側、頭骨上下、胸骨等處手持刮痧板以30~45度角由上到下、由左到右順著刮,用力均勻,每次刮5~6遍或皮膚出現紫紅色刮痕為止。多數病人刮後就可以感到頭腦清醒。但如病情較重或刮痧無效,則應及早找醫生診治,以免耽誤病情。

夏日預防中暑,可以留意以下幾點︰

  • 在酷熱的天氣下便應避免長時間在戶外的活動
  • 如要外出,可穿淺色、寛鬆、通爽的衣物,載上帽子或撐傘以阻擋陽光直射及幫助散熱
  • 不時補充足夠的水份和電解質
  • 避免喝含咖啡因和酒精飲品,以防脫水

再介紹幾個消暑湯給大家,暑天季節可以飲用。

1.綠豆湯

材料︰綠豆30、冰糖適量
作法: 綠豆洗淨,以水浸過綠豆約兩公分,浸30分鐘後加熱水1000ml,以中火燜煮綠豆至熟爛,加入適量冰糖攪拌即可。綠豆味甘、性寒,能入心、胃兩經,具有清熱消暑、利尿消腫、潤喉止渴及明目降壓之功效,對於中暑、咽喉炎、瘡癤等有較好療效。但綠豆性寒,低血壓患者及正逢生理期的女性不宜食用。

2.冬瓜苡仁湯
材料︰冬瓜50克、薏苡仁20克、芡實10
冬瓜清熱利水,消暑去濕;苡仁健脾利濕,清熱排膿;芡實補脾去濕、益腎固精。但小心大劑量薏苡仁可能導致流產,因此孕婦忌食。

3、酸梅湯:

材料︰烏梅50克,桂花5克
將烏梅浸泡半小時,煎煮15分鐘後放入桂花,再煮幾分鐘後過濾取汁,加入白糖適量和食鹽少許,待冷後代茶飲。本品有清暑開胃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