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

刮痧



早前講到中暑略略提過刮痧法,究竟刮痧是甚麼呢?刮痧療法是一種流傳千年的民俗自療法,其雛形可追溯至石器時代,人們患病時本能地以手或石片撫摩、捶擊體表某一部位,有時疾病可獲得緩解,通過長期的發展和積累,逐步形成砭石治病的方法。但隨歷史發展,刮痧未有較為系統發展,於是流於民間。

刮痧是用邊緣光滑的湯匙、銅錢、硬幣、或牛角骨刮痧板等,在病人體表進行順序重複刮動的一種治療方法。刮痧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,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,這「痧」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物,「出痧」意味著「給邪出路」,使氣血平衡得以改善,從而起到醒神救厥、解毒袪邪、清熱解表、行氣止痛、健脾和胃的效用。現代科學証明,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,增加汗腺分泌,促進血液循環,對於高血壓、中暑、肌肉痠痛、風濕痹症等都十分有效。

在刮痧之前要在刮的部位塗上一層輔助介質 (如嬰兒油、凡士林、橄欖油等),增加皮膚潤滑作用,避免皮膚受傷。一般最常刮痧的部位包括背部、頸部、胸部和四肢,動手刮痧時可沿著頸部兩側刮,或由上往下,順著頸、肩、背刮下來,又或沿著肋間由內向外側斜刮。

刮時用力要均勻,不要過輕或過重,切勿用力過大。很多人以為刮痧力氣越大、越痛、出痧越多、顏色越深越有效,其實一個人出痧與否,跟個人體質有關。刮痧後有些人會見痧色鮮紅,說明身體有熱症;若痧色呈紫紅,說明瘀較重;若痧出現青黑色,說明不僅血瘀,還兼有寒。有些人刮不出痧,那是因為體質偏虛,氣血不夠充盛。

刮痧比較適合治療實性體質和患有實性疾病之人,而有出血傾向、局部皮膚潰爛損傷、患傳染性皮膚病、妊娠婦女、體弱者、過饑、過飽、或對本法恐懼者亦忌用此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