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

當歸 ‧ 回歸


過幾天就到七‧一,是香港回歸紀念日。

中藥裡也有一個與「歸」有關的故事,就是當歸的故事了。

民間傳說古時,有位青年靠採藥維生,一次他要去離家較遠的山上採藥,惜別之時囑咐妻子,如果他三年不回來就允許妻子另嫁他人。轉眼過了三年,青年仍未回來,亦估計丈夫凶多吉少,青年的媽媽也是通情達理之人,遵照兒子的託付,勸媳婦改嫁。怎料她改嫁不久,採藥青年便帶著名貴藥材而歸。他見妻子改嫁,後悔不已,在兩人見面之時抱頭痛哭,他把採到的名貴藥材送給女子作離別之禮。女子因此憂鬱成疾,月事不調,胡亂拿起青年送的藥材來吃,打算了卻殘生。怎料她吃了以後,反而月經通調,日益康復。後來人們記取青年當歸而不歸,害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訓,故將此藥取名為「當歸」。

當歸性溫,味甘辛。歸心、肝、脾經。其功能為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潤腸通便。用於血虛萎黃、眩暈心悸、月經不調、經閉痛經、虛寒腹痛、腸燥便秘、風濕痹痛、跌仆損傷等。由於當歸有潤腸作用,所以慢性腹瀉者忌食。說起當歸,坊間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女兒家的藥物,因為婦科應用當歸的頻率較多,其實藥物無分男女,只要對證便合適使用。

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很多關於香港是否當歸還中國的討論,現在已經是回歸十八年了,說這些似乎也沒有實際意義。只盼按著巨輪向前走,積極地開創新天地,就是「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,向著標竿直跑」。

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

足印



2015年6月的
《天道傳真》P.4-5 有李頴儀醫師的見證文章—「神領我走上中醫之路」,誠意與大家分享走上中醫之路的足印。

大家可以點擊以下連結閱讀︰
http://issuu.com/tiendao7/docs/2015_june_nl-final-72dpi/1
家亦可以到天道書樓各間書室或於7月書展期間到天道書樓的攤位索取印刷本閱讀。

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

2015三伏天灸


踏入夏季,各大中醫診所又忙著開始宣傳三伏天灸療法,又是時候跟大家溫習一下天灸是甚麼東東啦。

「天灸」即採用刺激性的中藥敷貼在特定的穴位上,借藥物對穴位的刺激,以激發經絡、調整氣血,從而防治疾病的穴位敷貼療法。「三伏天灸」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進行天灸,是以中醫學「冬病夏治」,「春夏養陽」的理論為依據,針對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,在夏天作預防性治療,以減低冬季的發病率。

「三伏天」,是指初伏、中伏、末伏三個庚日,屬金,與肺相配,所以在這時間治療肺系疾病如哮喘、鼻敏感、慢性支氣管炎、容易感冒者效果最好。此外,脾屬土,與肺在五行中為母子關係,所以消化系疾病如慢性腹瀉、虛寒性胃痛等亦合用。另外,體質虛寒畏冷、有反覆關節痛等人士亦可以此增強體質。

「天灸」時敷貼的地方會有少許燒灼感,部份人會有水泡的現象,而敷貼的地方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留印。香港的指引建議成人敷貼2小時,兒童敷貼1小時,其實臨床所見敷貼更長時間療效更佳,但若皮膚發生嚴重疼痛不適或燒灼難忍的感覺,則須撕下敷貼。貼藥部位在3小時內不宜沾冷水,當天亦應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之品,貼藥後三天內也要忌食蝦、蟹、牛肉、鵝、鴨、花生及蛋類食物。

但要留意孕婦、1歲以下幼兒、糖尿病患者、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患者(G6PD 缺乏症),皮膚破損、容易皮膚過敏,或當日發燒、咽喉發炎皆不宜做天灸。

天灸的療程為連續三年,大家要耐性堅持呀。

2015年的三伏天灸日子如下,有需要可以向中醫師查詢。
初伏:七月十三日(一)
中伏:七月二十三日(四)
末伏:八月十二日(三)